Skip to content

Chapter 5 网络服务层

5.1 网络层服务

网络层功能存在每台主机和路由器中

  • 发送端
  • 接收端
  • 路由器

路由(控制面)

  • 选择数据报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径
  • 核心:路由算法与协议

转发(数据面)


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的实现

无连接服务:如寄信,不需要提前建立连接

面向连接服务:如打电话,要先建立逻辑链接

虚电路的转发策略

虚电路的转发策略

面向连接的虚电路

  • 建立连接
  • 发送数据
  • 释放连接

如果数据源突发流量,虚电路会过载,数据报模式会好一点

无连接的数据报

  • 基于分组的目的地址
  • 中间路由根据目的地址决定输出端口
  • 突发流量 - 分时复用(性能不受影响)

虚电路与数据报网络的效率比较

alt text

假设不考虑A的发送时延和链路传播时延,在上图3个转接节点的情况下,链路上的数据传输速率B bps,每个分组的长度P bit,每个分组的开销H bit,虚电路分组交换的呼叫建立时间S s,每个转接点的转接延迟时间D s,则

  • 虚电路分组交换总时延T=S+3[D+(P+H)/B]
  • 数据报分组交换总时延 T=3[D+(P+H)/B]

5.2 Internet网际协议

internet协议执行两个基本功能:寻址(addressing) & 分片(fragmentation)

IPv4协议

IPv4协议,网际协议版本4,一种无连接的协议,是互联网的核心,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网际协议版本,其后继版本为IPv6

每个 pakage:

第一行分别是 4、4、8、16 bits

标识 16 bit

标志 3 bit 表示是否分片、是否最后一片

生存时间 TTL(Time To Live):8bit,表示数据报在网络中的生命周期,用通过路由器的数量来计量,即跳数(每经过一个路由器会减1)

alt text

最长前缀匹配

  • 总是选取子网掩码最长的匹配项

IP地址

IPv4地址如何获取

  • 公有IP地址要求全球唯一

ICANN(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)即互联网名字与编号分配机构向ISP分配,ISP再向所属机构或组织逐级分配

  • 静态设定 - 申请固定IP地址,手工设定,如路由器、服务器
  • 动态获取 - 使用DHCP协议或其他动态配置协议
    • 当主机加入IP网络,允许主机从DHCP服务器动态获取IP地址
    • 可以有效利用IP地址,方便移动主机的地址获取

DHCP

  • DHCP:动态主机配置协议
    • 当主机加入IP网络,允许主机从DHCP服务器动态获取IP地址
    • 可以有效利用IP地址,方便移动主机的地址获取
  • 工作模式:客服/服务器模式( C/S
    • 基于 UDP 工作,服务器运行在 67 号端口, 客户端运行在 68 号端口

alt text

广播

alt text

利用刚分配的IP发送一次请求,客户端为什么这次还是广播?因为如果本网有多个DHCP 服务器,会告知其他服务器,主机已经有了一个IP,其他服务器就会收回自己给新主机分配的IP。

ARP NAT
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

5.3 路由算法

Dijkstra

距离向量路由

主要缺点:好消息传播快,坏消息传播慢

链路状态路由

层次路由

组播路由

5.4 Internet路由协议

OSPF - 五种报文

  • 区域概念
    • 主干区域
    • 非主干区域
    • 路由器分为内部路由器、区域边界路由器、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

RIP

R6路由表 | 目的网络 | 距离 | 下一跳路由器 | | -------- | ---- | ------------ | | Net2 | 3 | R4 | | Net3 | 4 | R5 |

R4发来的路由更新信息 | 目的网络 | 距离 | 下一跳路由器 | | -------- | ---- | ------------ | | Net1 | 3 | R1 | | Net2 | 4 | R2 | | Net3 | 1 | 直接交付 |

根据距离向量算法更新R6路由表

5.5 路由器工作原理 5.6 拥塞控制算法 5.7 服务质量 5.8 三层交换与VPN 5.9 IPv6技术